一張曝光1000年的照片,會是什么樣子?
發(fā)布時間:2024-03-05
瀏覽次數(shù):2039

我們已經習慣于每天拿著手機拍來拍去,一些攝影愛好者有時也會利用手機或相機的延時攝影功能,拍攝車流、星軌等圖像。不過,或許很少有人嘗試拍攝曝光時間更久的照片,久到要曝光一百年甚至一千年。其實,美國的實驗哲學家——喬納森·基茨(Jonathon Keats)正在這樣做。

喬納森·基茨(圖片來源:@jonathonkeats via X)



壓縮進一幀的電影

故事要從浴室開始說起。

曾有一段時間,基茨瘋狂沉迷于藍曬(cyanotype)。這是一種在19世紀發(fā)明的印刷方法,只需將兩種簡單的化學物質——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混合并涂布于紙上,再將負片或植物標本等產生影像的物品置于其上,經過太陽曝光和水浴顯影,就能獲得精美的圖片。那時,基茨常在自家浴缸里折騰各種試劑配方,期望得到與眾不同的效果。

藍曬法(圖片來源:Gracejones813,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當基茨把這些涂有化學物質的紙張作為感光底片放進自己的尼康相機時,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相比于膠片,這些化學物質的感光性能實在太差了。即便把相機快門持續(xù)打開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基茨都無法獲得清晰的圖像。最終,他曝光了接近一天時間,才獲得一張滿意的藍曬底片,不過只有35毫米膠片大小。

為了獲得尺寸更大的圖像,基茨又將同樣的方法用在了柯達布朗尼鷹眼相機上,而這次他花了整整一周時間來曝光。這漫長的過程讓基茨萬分痛苦,但同時一個念頭也在他腦海中盤旋:這種跨越漫長時間尺度的攝影究竟意味著什么?

基茨意識到,在長時間的曝光中,一切都被壓縮了。一周的影像被壓縮進小小的一張圖片,這不就相當于把一部一周時間長的電影壓縮進了一幀嗎?基茨進一步想到,如果把曝光的時間尺度進一步拉長,長到超過人的一生,例如一百年,豈不更有趣?因為相片的拍攝者將無法看到自己的作品,它屬于未來,而相機此時便成了實體的時間膠囊,等待后人開啟。



世紀相機

但是,要讓相機保持曝光一百年還能得到清晰的圖像談何容易。任何已知的感光底片裝進任何相機,經過這樣長時間的曝光,恐怕必然會因過曝而消除一切圖像信息。最終,基茨從他父親那兒獲得了靈感。

基茨的父親是一名印刷品經銷商,他總擔心陽光會損壞店內的商品,因為印刷的圖片可能在長時間日曬后褪色?;南氲?,父親所害怕的,不正是他所需要的嗎!如果把一張黑紙作為底片,讓它經過長期曝光緩慢褪色,就得到了一張印有圖像的正片。

解決了底片的問題,下一個問題是相機。要讓黑紙經過一百年還能呈現(xiàn)出有層次的圖像,必須保證到達紙張的光線十分微弱。于是,針孔相機成了基茨的選擇。這是一種沒有鏡頭的相機,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機身內產生倒立的影像。相比于擁有快門的相機,除了進光量小外,針孔相機的另一優(yōu)勢在于構造簡單??紤]到長時間的曝光需求,這種“簡陋”的結構反而變得更可靠。

針孔相機原理(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樣,只需一個有洞的盒子和一張黑紙(也就是把黑紙折成盒子再戳一個洞),就能實現(xiàn)基茨的百年攝影夢了。但基茨并不想獨自一人做這件事,他希望有更多人參與。于是,2010年,基茨將針孔相機圖紙發(fā)布在了GOOD雜志上,鼓勵大家將這一頁撕下來制作成相機,然后固定在某處100年。GOOD雜志承諾,將在2110年出版這些相機“拍攝”的圖像,與讀者共同見證世界的百年變遷。

對于沒有買雜志的讀者,GOOD雜志的網站也發(fā)布了pdf版圖紙,供大家雙面打印后制作。不過,為了保證相機在100年后不至于散架,建議你在制作時使用檔案專用膠水。

透過這種特殊的相機,世界會呈現(xiàn)出什么樣子呢?顯然,在100年的尺度下,許多在我們看來發(fā)生得很緩慢的事件都不過是一瞬間。因此,哪怕是一棵生長了一百年的樹,在這張相片中也只會呈現(xiàn)為模糊的影像(就像我們用手機拍攝的流星那樣),更不用說那些拆了又建的高樓了。至于匆匆的行人和汽車,恐怕根本不會在“照片”中出現(xiàn)。只有那些保持恒久不變的事物,圖像才最為清晰。

基茨設計的百年相機(圖片來源: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千年相機

不過,紙制相機并沒能滿足基茨的需求,他還有更大的野心?;南M苡酶Y實耐用的材料,提升這些相機歷經漫長歲月后留存下來的可能性。這一次,他從考古學和藝術史研究中汲取了經驗。

基茨選用銅制作新的相機。鐵制品被氧化后會在表面形成一層疏松多孔的鐵銹,它無法阻隔外界的空氣和水繼續(xù)腐蝕物品內部,因此鐵制品最終會完全銹蝕。銅制品則不同,氧化生成的銅銹十分致密,形成的表面保護層能避免內部的銅進一步氧化,因而能夠保證相機持久的完整性。

此外,為了讓相機最關鍵的結構——針孔不會因氧化而無法透光,基茨將針孔處的材料改為了一塊經過硬化的24K金片。因為作為一種相對較為惰性的材料,金不會被氧氣和水分腐蝕。

對于相機的內部,基茨還做了特殊處理。他用浮石摩擦相機內部,使其表面變得粗糙,然后涂上大蒜。這是基茨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那兒學到的技術。等相機內表面變干后,基茨會涂上一層名為玫瑰茜草的紅色顏料,用以替代此前的黑紙作為感光材料。這是一種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中用過的顏料,實踐證明它在光照后會慢慢褪色,這種特點曾令文物保護工作者十分頭疼,卻正是基茨所需要的。

基茨的金屬相機(圖片來源:喬納森·基茨)

2014年,基茨與德國柏林一個名為“泰坦尼克團隊”(Team Titanic)的藝術組織合作,制作了100臺這樣的“相機”。他們在報紙和網絡媒體上大肆宣傳,邀請當?shù)厝藚⑴c“拍攝”。只需10歐元押金,任何人都可以領取一臺“相機”,藏到一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角落。參與者還需要在臨終前找到一個愿意在2114年取回和交還相機的孩子,告知其秘密地點。屆時,“泰坦尼克團隊”將退還押金并在畫廊展出這些作品。

有了這種更穩(wěn)固的相機,基茨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一千年以后。2015年3月,基茨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合作,在其藝術博物館的三樓露臺上安裝了一臺“千年相機”,這里視野極佳,能看到坦佩市美麗的天際線。同年6月,基茨又在美國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的斯特恩斯尖塔(Stearns Steeple)上安置了一臺相機,在這里,它將記錄霍利奧克山脈(Holyoke Range)的千年之變。

選擇斯特恩斯尖塔作為放置地點對基茨而言有特殊的紀念意義,阿默斯特學院是基茨的母校,他曾在這里學習哲學。斯特恩斯尖塔原本是學院內一座教堂的入口,但在1949年,為了建造新的米德藝術博物館(Mead Art Museum),阿默斯特學院拆除了原本的教堂,只留下尖塔作為紀念。因此,這座見證了阿默斯特學院過去歷史變遷的尖塔,又將以新的方式目睹未來。

斯特恩斯尖塔內安裝的“千年相機”(圖片來源:米德藝術博物館)

如今,基茨的“千年相機”已經遍布世界多地。2018年,他在美國的太浩湖(Lake Tahoe)周邊放置了4臺相機,用于記錄這里的氣候變化。2023年,基茨又與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沙漠實驗室和美術學院合作,在圖馬莫克山(Tumamoc Hill)上放置了一臺相機,用來記錄索諾拉沙漠(Sonoran Desert)的未來變遷。基茨表示,他還打算在美國洛杉磯、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和中國重慶安裝更多的“千年相機”。

至于這些曝光一千年的照片,最終會呈現(xiàn)怎樣的效果呢?老實說,基茨自己心里也沒底,因為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最終效果不佳。例如,他并沒有做一場一千年的預實驗,因此,當一千年后人們打開相機時,發(fā)現(xiàn)所有“照片”都過度曝光了,這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對于基茨而言,只要這種相機能讓人們意識到,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千年后的未來造成影響,這就夠了。


參考鏈接:
https://fstoppers.com/film/exclusive-interview-artist-jonathon-keats-century-camera-project-9284
https://www.good.is/articles/the-century-camera
https://slate.com/technology/2015/03/experimental-philosopher-jonathon-keats-millennium-camera-experiment.html
https://www.thecommononline.org/millenium-camera/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43ee9m/this-camera-will-take-a-1000-year-photo-to-document-climate-change
https://news.arizona.edu/story/looking-through-lens-time-millennium-camera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